團結香港基金指物流用地不足 倡建4個物流園區遷置葵青貨櫃碼頭
不單是住宅用地,本港現時支援各類經濟產業及就業的用地也持續短缺,包括貿易和物流業界用地。物流業佔本地生產總值逾兩成,空運貨物吞吐量亦多次蟬聯全球首位,有智庫昨發表報告指,物流業用地長期不足,令業界只能租用新界空置農地營運,引致「棕地問題」,建議政府興建4個物流園區、及遷置葵青貨櫃碼頭。
團結香港基金昨發表題為《「棕」合持續發展 「地」利現代物流》的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,認為港府需盡快提高物流空間,又提到不論香港貨運碼頭,抑或機場的物流用地面積及貨櫃吞吐量的比例,均為世界十大港口中最低。
而目前在超過1400百公頃的有活躍經濟作業的棕地中,有近5成正支援物流相關行業的運作。而預計於2030年,將有390公頃棕地被收回作住宅在內的其它用途,使供物流等行業使用的土地不升反跌。基金會表示,政府應在新界發展專用物流樞紐,解決棕地對周遭環境的影響,同時釋出棕地作包括住宅在內的其他發展。
基金會建議於新界四個策略位置建立物流樞紐。第一個是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,該地毗鄰香港國際機場,同時亦是港珠澳大橋在香港的落腳點,是連接大灣區與世界的雙門戶。第二個是龍鼓灘和屯門西地區,即將通車的屯門赤臘角連接路與機場相連,是機場物流後勤地的理想選址。第三個是新界西北地區,可成為深港物流「西進西出」的集散地。第四個是新界北地區,接駁深圳東部高速,為另一「東進東出」陸路物流樞紐。
另外,基金會亦建議遷置葵青貨櫃碼頭。報告發現,葵青貨櫃碼頭周圍總面積超過120公頃的59幅港口後勤用地中,有逾4成用地未被充分善用;其中有近8公頃的土地被空置,另有逾44公頃的土地則被用作露天停車場。基金會認為,遷置葵青貨櫃碼頭既可對港口基建進行現代化升級,參考新加坡大士港及上海洋山港的現代化設施;亦可騰出市區核心地帶的寶貴土地。而遷置葵青貨櫃碼頭,連同規劃中的青衣南填海,騰出790公頃的市區土地作為住宅及商業發展。
另外,基金會亦留意到港府缺乏定期的經濟策略檢討及行業發展藍圖,令各部門對產業政策的支援有欠協調,建議港府參考新加坡做法,定期進行經濟策略檢討,並制定產業政策,以促進物流等策略性產業的發展。
文章轉載自:https://bit.ly/303IVeI